6月14日上午,比亚迪桂林公司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负责人夏俊丰接到桂林经开区工作人员电话称,工商部门相关人员已在大厅等候他们前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
当天9点30分,夏俊丰一行赶到永福县工商局。不到半个小时,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企业经营范围、企业法人代表、企业验资等项目陆续通过……最后,夏俊丰复核无差错,可以打证。从进入办证大厅到领取营业执照,整个过程不到两个小时。
回到经开区,永福县国税局、地税局两家单位工作人员已在等候帮助办理税务登记,打开营业执照,查看经营范围,开户许可证,委托缴税协议,领取税务发票,登记、申报前后仅花10分钟。同样的速度,在经开区秧塘工业园区同步上演,经开区企业服务人员赵曙光协助比亚迪公司办好了桂林云轨交通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桂林经开区的速度,不仅体现在行政审批工作上,从招商到企业落户,从项目用地、规划到开工、建设、投产等,每一步,经开区都有一套快速而完善的服务体系。
夏俊丰说,“真没想到,桂林的速度太快了,服务太棒了!”
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了加快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整合原西城经济开发区和苏桥经济开发区,成立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桂林经开区以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为抓手,加快推进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合作区等项目建设,加大园区标准厂房、快速环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1至10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亿元,同比增长25.9%;完成工业投资55.3亿元,同比增长36.5%;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园区环境显著提升。
桂林国家高新区扎实推进“园中园”建设,湖塘总部经济园、大学科技园三期标准厂房陆续竣工投入使用,辖区内电科院等22家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21.05亿元,同比增长20.5%。
我市还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位于灵川县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广西(桂林)园管委会组建工作加快推进,并做好园区规划、征地等前期工作。平乐县工业园区积极做好融资、“筑巢”、“引凤”、服务、培育五篇文章,依托园区投融资平台,盘活园区闲置土地2.1万平方米,征收土地3000多亩,形成完整的工业用地版图,重点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园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荔浦县工业园区成功引进荣事达、美亚迪等国内光电行业龙头企业,实现电子信息产业“无中生有”的飞跃。
此外,我市还完善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今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2.6亿元,完成新建标准厂房27.3万平方米、孵化器及人才公寓16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有力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入驻。全市6个园区获得自治区工业园区发展专项资金4400万元,总量创历年新高。
随着桂林经开区、桂林国家高新区等一批园区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形成“两翼齐飞、双轮驱动、多点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