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大 桂林市政府 桂林市政协
首页 桂林印象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公共服务 互动交流 桂林经济 投资桂林 便民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桂林经济 >> 经济运行
文字大小:
风生水起看漓东(br)——写在高新区七星区迈入发展新时代之际
2018-01-17 10:40  (来源:桂林日报)

 

招大引强,促进产业加速发展

加快产城融合,园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

芳香路建成通车,解决了市民出行难题。

高新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图为君泰福企业技术员正在检测产品。

万达、塔山、福隆园、新生街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图为塔山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场景。

园区建设风生水起

    初步预计,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7亿元,增长2.5%;组织财政收入18.91亿元,增长10.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78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52元,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9元,增长9.4%。

    新岁伊始,地处漓江东岸的高新区七星区就迎来了一大盛事:政协七星区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七星区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相继开幕。

    曾经,这里只是“1平方公里”的“火炬之地”。靠着无数漓东人夜以继日,勤恳耕耘、勇往直前,做开创的先锋,做持灯的启明者,才有了随后的两区合并、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

    如今,在几代漓东人的努力下,高新区七星区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18平方公里的核心发展版图上,每年涌现出来的“高”、“新”、“尖”科技企业有如春笋,产业落地生金,经济马车一路疾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幸福漓东”的构想从纸上轻轻一跃,跳进了现实。

    □桂林日报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王亚东

    产业:落地生金 提质增效

    产业是经济的龙头,是发展的命脉。把准命脉,舞起龙头,是振兴区域经济的不二法门。

    在多年的发展中,高新区七星区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保持优势,剑走偏锋,发展新兴产业。目前,以桂林南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海威科技为代表的行业应用电子产业、以光隆光电为代表的通讯电子产业等扩能增产,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商贸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

    有数据显示,高新区七星区的工业产业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在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振工业雄风”之后,高新七星区更是千方百计推动工业项目建设。2017年,辖区协调解决优利特、海威、智神、南药、飞宇等企业发展用地问题,为企业争取各类资金7亿多元。工业企业沃土开繁花:君泰福荣获第四届市长质量奖,海威LED显示屏、广陆数控电子数显卡尺、特邦金刚石绳锯3项产品被评“广西名牌产品”。电科院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三金药业成为广西唯一列入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候选企业。啄木鸟、君泰福荣获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智神、飞宇、中昊力创、信通4家企业发展迅猛,产值增幅均超过100%。三金、洁伶、南药、电力电容4家企业年度纳税超1亿元。新增创源金刚石、迈特光学等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桂林电商谷累计入驻电商企业80家,实现产值30亿元。千烨、三姑的菜等电商企业持续发力,慧聪网“互联网+产业升级与孵化基地”正式落户。成功举办广西“三月三”电商节桂林分会场活动和2017广西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暨第三届桂林网购节活动,线上累计成交金额9000多万元。

    近郊特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桂林秋波竹鼠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桂林万禾农产品有限公司、桂林米粉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荣获桂林市十佳养殖大户、农产品销售大户、农产品加工大户荣誉称号。第三产业也可圈可点,万达、南城百货等商圈欣欣向荣。据初步预测,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分别为0.82、47.36、51.82,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9.87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47.2%。

    项目:搅活春水 引凤来栖

    想滑雪,不必千里迢迢跑到哈尔滨,“北雪南移”的设想在今年8月有望实现。这是记者近日从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的。由该公司参与建设的冰雪小镇项目,将满足市民足不出户,在家门口就能看雪的梦想。

    2017年,高新区七星区用项目搅活了经济的“一池春水”。千方百计为项目保障用地。全年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报批2622亩,挂牌出让8宗地1494.88亩,启动英才园四期、新生街片区等10个控规编制工作和长山片区南药地块、信息产业园三期等5个控规调整工作,在编控规面积19.08平方公里。铁山三路西段、铁山一路连接Z-7道路、医药城道路、信息园三期主干道通车。中电科配电工程完成。毛塘东路延长线一标段完成工程量50%以上,铁山西路、铁山园二期道路前期工作启动。统筹实施4个自治区级、3个市级重大项目和4个市领导跟踪服务项目,重大项目完成投资64.5亿元。和平万达城完成征地2202亩,安置房和周转房动工建设,片区内道路、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塔山片区完成2193亩征收地工作,鱼餐馆和谐拆除,A-03商业安置主体完工,D-03樟木安置房顺利施工。福隆园完成征地760亩,收地基本完成,上关村240栋安置房全部完成并有190户入住,三联村一期60套安置房封顶。无线电一厂安置房开工建设。新生街项目快速推进,已累计拆除5580平方米。訾洲公园二期项目征地拆迁全部完成。

    电科院电工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竣工投产,中电科光电子光通信产业园项目一期竣工,白云电气桂林电力电子产业基地、花江生态科技园、漓东CBD、桂林七星体育休闲度假区建设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银都电力、释码大华等一批企业入驻湖塘总部园。全年入驻各园区企业395家。中安智汇“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启迪控股合作开发系列项目顺利落户。七星体育休闲度假区、汽车智能网联开发项目、华康鸿基桂林山水养生养老合作开发项目等5个项目在中国—东盟博览会上成功签约,签约金额达242.6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签约金额的三分之一。全年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79.98亿元人民币,外资实际到位资金1.21亿美元。

    起步高端,深度合作,强强联手。一系列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为高新区七星区赢在了新时代的起跑线上。

    园区:托举希望 造梦空间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1月13日下午,桂林创意产业园创意大厦内人头攒动,掌声、欢呼声不断。桂林国家高新区桂电校友回归企业年会在这里热闹地拉开了帷幕。

    苏磊,是桂林小蜗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在深圳打拼多年后,他终于带着技术和人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而就是在前段时间,由小蜗科技提供技术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拿到了我市第一张专用号牌。

    告别沿海城市,回乡撸起袖子再创业,并非只有苏磊一个人。2017年,高新区七星区正式启动“桂电校友回归”活动,赴沿海地区,以丰厚条件、优惠政策吸引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历届校友回乡创业。经过一年的努力,已有23家“深漂”企业回到创意产业园,开始二次创业。据预测,2018年,“回归”企业中将有8-10家年产值突破千万元,涉及产业覆盖面广,包括VR、软件、智能生活等多个领域。

    这只是高新区七星区园区发展万花筒中一片绚丽的光影。像创意产业园这样的园区还有不少:铁山工业园、信息产业园、英才科技园、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每个园区都是一个“造梦空间”,为高新区七星区输送着各类人才,孕育出惊人的产值。

    拥有28年发展历史的创业服务中心,无愧于“企业成长摇篮”这个称号。该中心是广西唯一被列入A类孵化器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据中心提供的一份报表显示,2017年,中心全年新入园企业就达到了96家,总孵化面积16.3895万平米,在园企业总数为264家。2017年,在园企业总收入达到了8亿元以上,利税超过4000万元。

    “在这里,一根网线就能创造财富,一幢大楼就能孕育经济增长点。”园区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与其说是仰仗漓东这块“风水宝地”,不如说是勤勤恳恳、敢为人先的高新人用汗水和智慧写下的“传奇”。在多年的摸索中,高新区七星区制定了灵活的人才政策,他们深入园区企业,充当“企业保姆”,为企业打造宜人的创业环境,换来了显山露水的效益。有数据显示,高新区的经济总量占了全市的1/4,占广西园区经济总量的1/5。培育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高新区、走出桂林,开始抢占市场前沿,“1平方公里”的发展圈子也拓展到了18平方公里。

    民生:全面保障 怡然自乐

    火红的枫树、树丛间欢叫的鸟儿、素雅的青砖花坛、干净平坦的街道、极具桂北建筑特色的门匾……漫步在七星路和龙隐路上,令人心旷神怡。更美妙的是,这两条路一年四季各有看点,春看绿意盎然,夏有凉风习习,秋有沁人心脾的桂花,初冬还有红枫。

    经过一年的改造,七星路、龙隐路双双入选“市区10条最美道路”。而“评委”正是我市上千名普通网友。

    前不久,一篇《奴隶是造不出金字塔》的文章,在朋友圈不断被转载。这篇文章分析了环境与创业干事的重要关系,即唯有在身心和谐的地方,才能将事情干得最好。

    让我们把目光转投到高新区七星区来。“创新创意宝地,宜居品位新城”,高新区七星区不仅有前沿的科技、产值过亿的企业,更有令人称赞的生活工作环境。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让惠民的网络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

    2017年,为方便居民出行,一系列路网项目相继“出炉”。芳香路实现通车,东二环路整修工程竣工,芳香东路开工建设,漓江桥、惠济桥改扩建项目竣工通车,空明东路雨污水管网、骖鸾路西巷、青岭路逐一实施了改造。新建、改造市政公厕6座。启动20个无物业小区和城中村改造,完成续建项目12个。投入资金2659万元对农村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华侨石门村等21个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基本完工。超额完成农村“改厨改厕”任务,开工率和完工率均居全市第一。

    宜居的“硬指标”落实后,高新区七星区还在“软指标”上下足功夫。据统计,去年,该区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以上。帮助新增就业人数3543人。城镇职工养老扩面2300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0%以上。累计发放社会救助金1044万元,优抚资金985万元,500套公共租赁住房完成分配380套,120套人才公寓入住109套。完成社保、健康、教育、生态、文化5类共计2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均取得不俗的成绩。

    “这块土地充满着传奇,你让多少家工厂拔地而起,你让多少产业园驻足林立。一批项目已安家,民生建设又加大,管理创新出成果,今又迈步向前跨。魅力漓江,书写着诗行;漓东的儿女,编织着梦想。携手努力 向 前 方 , 漓 东 明 天 更 辉煌……”《漓东赞歌》道出了漓东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手持“熊熊火炬”的高新区七星区,2018年这边风景独好!

    (本版图片均由高新七星区委宣传部提供)

分享到:
 
信息检索 | 政府邮箱 |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联系我们 | 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 CA证书驱动 | 内部公务邮箱
主办:桂林市人民政府  承办: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技术支持 & 管理维护: 桂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桂林市信息中心
桂ICP备11001201号  桂公网安备 45031202000132号
网站标识码:4503000005
(最佳分辨率:1024*768分辨率,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