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讯】(记者徐莹波 实习生李丽菁)记者从市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办公室获悉,2017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229项,交易额为210.37亿元,节约额为8.93亿元,节约率4.92%。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457项,交易额48.44亿元,节约额5.16亿元,节约率9.62%;政府采购项目1834项,交易额124.13亿元,节约额3.76亿元,节约率2.95%;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8项,交易总额为37.8亿元,增值额1.67亿元。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了充当公共财政支出“节流阀”、“增效剂”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大幅提升。
自2016年12月以来,全市构建形成了“1+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格局,即在桂林建设1个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全州、荔浦、龙胜建设3个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此外不再保留任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平台层级整合,建立自治区、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之间管理体制统一、上下联动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同时,对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目录进行梳理,共梳理出工程建设类、国土资源交易类、政府采购类共三大类283项目录向社会公布,要求纳入《桂林市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目录》内的项目进入“1+3”平台统一交易。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建设,现已建成电子服务系统、电子交易系统、电子监管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由“有形场所”向“电子化平台”转变,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做好交易环节的“加减法”。其中,“加法”是加强对招标投标过程的监督管理;“减法”是减去现场报名环节,通过电子化交易平台实现网上匿名报名、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网银缴退投标保证金、自动抽取评审专家、专家在线打分、系统自动汇总统计的开评标“一网式”服务。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取消了进场交易服务费;而实行电子化招投标后,项目可网上报名,变“企业跑腿”为“信息跑路”。以前需要花费上千元购买的工程图,现在在网上报名成功后即可直接下载,为企业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减轻了负担。据初步统计,电子化运行至今累计为企业节约各类费用1336万元。
此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建立公共资源交易“绿色通道”机制,为中央财政预算项目、精准扶贫项目、市本级重大及重点在建项目、具有季节性和时效性的项目、具有突发性及应急性等特殊情况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配套提供优先办理进场登记、优先发布招标公告、优先安排开评标场地、优先抽取评标专家等“VIP”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实施进度,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