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令日本没有预料到的是,除了它之外,还有其他国家对朝鲜产生了浓厚兴趣。1896年7月,朝鲜爆发了“乙未事变”,即日本刺杀了朝鲜王朝的阂妃。这一事件迅速暴露了日本的殖民野心,不仅让日本在国际社会上遭到了孤立,朝鲜民众的反抗情绪也达到了高潮,国内局势陷入混乱。在日本未能稳固自己的统治之时,俄罗斯趁机对朝鲜高宗进行了拉拢,甚至促成了“反日政变”,推翻了亲日内阁,最终让日本失去了对朝鲜的控制。
事实上,俄国与日本的敌对关系由来已久,最让日本铭记的就是“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在这场事件中,日本被迫放弃了自己占领的中国辽东半岛。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日本决定在朝鲜采取一种“对俄妥协”的策略,避免直接与俄罗斯发生军事冲突。1896年4月,日本与俄国在没有朝鲜代表的情况下秘密举行会谈,讨论朝鲜的归属问题。在会上,日本代表山县有朋提出了以北纬38度线为界,将朝鲜分为南北两部分的建议。然而,俄国方面认为如果同意将南部交给日本,那么自己将失去朝鲜的战略位置,因此拒绝了这一提案,主张两国在朝鲜保持平等的利益和权力。令人未曾预料的是,十年后,朝鲜半岛最终成为了只有一个大国势力的天下,而被排除在外的,恰恰是俄国。
雅尔塔会议与朝鲜的命运
1905年,在成功将俄国驱逐出朝鲜半岛后,日本开始实现对朝鲜的完全控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朝鲜才从日本的统治中解脱。然而,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朝鲜特殊的地理位置,必定让其他大国不愿轻易放手。为了应对这一局面,雅尔塔会议应运而生。
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之前,盟国领导人已经就朝鲜问题进行了多轮讨论,并尝试达成一致。最终留下了两个核心方案:第一,朝鲜应当享有自主独立的权利;第二,美国和苏联将共同托管朝鲜,并确保其逐步实现完全独立。第二个提案,实际上是由美国提出的。根据美国政府的记录,美国在会议中提议:战后由美、中、苏三国共同托管朝鲜,并维持20到30年,最终帮助朝鲜实现自治。对此,苏联没有完全反对,但表示希望“托管期”可以缩短,并建议将英国纳入这一共同托管的框架。
然而,在1945年5月之前,美国特使前往苏联时,苏联仍然同意了这个“四国托管方案”。但意料之外的是,日本的溃败速度远超盟国的预期,以至于这一“共同托管”的提案很快被搁置。1945年8月10日,为了在与苏联的竞争中保持主动权,美国联合司令部决定将朝鲜半岛分为两部分,由三八线作为分界线,分别由美军和苏军接管日本的投降。
美国的这一决定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当时美军的主力仍在太平洋战场,而苏军已经率先进入朝鲜;二是1945年初,日本在三八线附近构建了防线,美军可以利用这一防线;三是三八线恰好将朝鲜一分为二,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双方都能接受这一分割方案。
因此,1945年8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向苏联发出“绝密信函”,征求苏联对这一分界线的同意。8月16日,苏联回复同意了这一提议。从此,朝鲜半岛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一个被分裂的国家。尽管朝鲜曾为实现统一付出了诸多努力,但由于美国的持续干预以及冷战时期两大超级大国的对峙,最终这些努力未能成功。几十年后,随着冷战的结束,朝鲜与韩国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双方的裂痕早已不可修复。
参考资料:
1. 《朝鲜半岛分裂的历史分析——以其民族内部因素为中心》 张韶
2. 《朝鲜半岛分裂格局形成的历史考察》 朴晚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