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家暴or反家暴日:当严肃话题遭遇丑闻事件|关注

明星家暴or反家暴日:当严肃话题遭遇丑闻事件|关注

一些文章还从不同侧面补充回答了什么是家暴的问题。微信公众号红辣椒评论 11月22日发表的评论《家暴中的“隐形人”:被忽略的男性受害者》中提醒了人们家暴行为中男性受害对象的存在。正义网11月24日的文章《被男友打不算家暴?检察官:恋爱同居时施暴也属家庭暴力》则涉及了家暴行为包括“恋爱同居关系中的暴力”、“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京报下属新媒体矩阵中的“剥洋葱people”在25号当天发表的《8年,他接了上千个家庭暴力施暴者打来的电话》一文中,记者采访了两位分别向施暴者和受害者提供帮助的专业人士,并采用对话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角度新颖。

焦点3: 建议与服务:

对家暴say NO!

还有一些报道指向提供建议与服务,如综述对于家暴我们有哪些错误观念,以及遇到家暴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报警、收集和保留证据、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或向反家暴社工团体申请帮助等具体办法。例如,正义网11月24日的《【国际反家暴日】当你身边有女性遭受家暴时,请告诉她这样做!》,新华网11月25日的《对家暴说不,你可以更勇敢!》,科普中国 11月23日的《知名男星被曝家暴!比起事情真相,我们更需要知道这些》。

观察

视角1:明星家暴话题的报道热度

明显高于国际反家暴日的报道

舆论热点事件“蒋劲夫家暴女友”,多数主流媒体对明星事件的关注度高于“国际反家暴日”。

在25日“国际反家暴日”当天,央视新闻发布的《被男友打不算家暴?检察官:算!》,以及中青报微信公号上发布的《被男友打不算家暴?答案上热搜,网友反应亮了》两篇文章虽与家暴话题直接相关,但全文并没有提及“国际反家暴日”的任何信息。

反观当日关于“国际反家暴日”的报道,大多数由女性权益保护群体组织机构的自媒体独立策划并发布,如各地的妇联组织等。主流媒体有所报道,但分量并不重。

至于公众的关注焦点,我们通过微舆情平台对24至25日“国际反家暴日”和“蒋劲夫家暴”两个关键词的微博舆论热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人们对于“蒋劲夫家暴”的关注和讨论要明显高于“国际反家暴日”。

至于公众的关注焦点,我们通过微舆情平台对24至25日“国际反家暴日”和“蒋劲夫家暴”两个关键词的微博舆论热度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人们对于“蒋劲夫家暴”的关注和讨论要明显高于“国际反家暴日”。

关于“国际反家暴日”与“蒋劲夫家暴”的微博热度比较

(数据来源:微舆情)

而在微博上与家暴相关的全部信息中, 提及频次前三的词语依次为家暴、蒋劲夫和女友。黄景瑜等其他明星也被人们广泛讨论。说明人们更倾向于关注明星的丑闻,而非“国际反家暴日“。

关于“家暴”话题的关键词云,图中词语的字号越大,提及量越大(数据来源:微舆情)

视角2:报道形式日趋多元

此次在众多关于家暴话题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传统的人物报道和专家访谈之外,数据新闻和短视频报道占据比例越来越重。

比如,网易新闻“数读”栏目在21号就蒋劲夫家暴的热点话题推出数据新闻话题报道《蒋劲夫你听清楚,任何家暴都不配被原谅》。文章中利用图表对联合国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向读者介绍了家暴的比例、原因、次数等相关信息。

网易数读《蒋劲夫你听清楚,任何家暴都不配被原谅》报道截图

新京报“有理数”栏目也在25号反家暴日当天推出数据新闻报道《还有多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无人知晓》。新京报除了利用联合国和全国妇联等机构的公开数据之外,还结合了近两年共304件家暴事件的媒体报道和裁判文书网的相关判决文书,从多维的视角展现当下家暴的真实样貌。除此之外还利用时间线,对中国反家暴法的立法过程进行简要梳理。

新京报《还有多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无人知晓》

报道截图

澎湃新闻“围观”栏目在反家暴日当天推出短视频新闻《国际反家庭暴力日|“离不开”的家暴》,利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向公众科普家暴的相关常识,呼吁人们关注并帮助深陷家暴的受害者们。

新华社、新京报等媒体也在相关的文字报道中,结合了短视频以丰富报道形态。

从多样的报道形态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为了唤起普通读者更多的关注,向公众科普“反家暴”常识,倾向于采用更加直观有趣的方式对严肃话题进行可视化呈现。

视角3:受众反响不甚乐观

由于类似蒋劲夫等明星名人家暴事件频出,“家暴”话题最在近期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引起公众的广泛讨论。但媒体在设置“反家暴”的设置上作用仍然有限。

截止发稿时间为止:新京报《还有多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无人知晓》阅读量21436次;网易数读《蒋劲夫你听清楚,任何家暴都不配被原谅》阅读量9201次;正义网《【国际反家暴日】当你身边有女性遭受家暴时,请告诉她这样做!》阅读量仅有1835次。阅读量较低于各媒体其他话题的报道。

不过,中青报发表的《被男友打不算家暴?答案上热搜,网友反应亮了》取得了10万加的阅读量。自媒体咪蒙的一篇题为《你支持的不是蒋劲夫,是家暴!》也获得了10万加的阅读量。

从阅读量来看,公众对于“家暴”与“反家暴”话题本身的关注度较为平淡,大多是对明星家暴事件的讨论。而对家暴问题及其背后法律、社会和文化等相关因素的关注和思考还未真正进入公共讨论的空间,可见,中国“反家暴”的未来任重而道远。希望反家暴不要成为只有在“国际反家暴日”才让人关注的口号。

本期编辑:李江梅、谭录阳、王怡溪

新闻截图来自于各新闻微信公众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场景、形态、技术:数据新闻的新风潮 | 讲座

记者为什么需要学习人工智能 丨 编译

数据可视化领域的五大趋势:“信息之美奖”历年数据解读|特别策划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更多创意作品